兒盟於 2022 年承接衛生福利部委託「創傷知情應用在保護服務工作之成效評估研究」,自當年度 8 月以來陸續辦理焦點團體,以及30場次初階、進階課程與工作坊,工作團隊環著台灣跑了三圈,培訓保護性服務一線社工能夠以創傷知情的視角回應創傷。最後在 2023 年 8 月 3 日辦理「守護創傷,讓保護服務走向創傷知情」成果發表暨國際研討會,為這整個培訓過程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活動當天雖然受卡努颱風影響停班停課,不過研討會仍於線上如期進行,過程中有 4 百多名對創傷知情有興趣的專業人員及民眾在全國各地共同參與!
感謝衛福部保護司張秀鴛司長蒞臨現場,肯定與支持所有保護性服務工作人員,鼓勵大家理解創傷、運用創傷知識回應每一個來到眼前的人,攜手建構創傷知情照護系統。
研討會上午,我們邀請到澳洲非營利組織 Berry Street “Take Two"方案執行主任 Dr. Allison Cox進行分享,她從當地歷史文化的脈絡發展談起,澳洲政府意識到創傷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具有崇高權力的皇家委員會採取了許多變革行動,從上到下實踐創傷知情。改變過往非以兒少為中心,轉為獨立、專門針對兒少的調查委員,重新檢視法條及流程、擬定新的規範,過程中將創傷影響的範圍及程度考量進去,保護倖存者的權利。
在政府推動的脈絡下,Berry Street 致力於保護兒少、增加家庭功能,同時也提供寄養、親屬寄養及家庭暴力等方案服務防止再度受創。其中Take Two方案於 2004 年展開,發展兒少家庭創傷知情工作取向,針對寄養家庭的孩子提供創傷心理治療評估及處遇,運用多元創傷治療方法,如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治療(EMDR), 中樞性早熟治療(CPP),神經序列模式(NMT)等,整合出一套模式,並在講座中以案例進行說明。
Dr. Allison Cox 也強調創傷知情照護可以橫跨各級工作人員,從臨床服務者、管理者到領導者,以及財務、人資服務同仁,團隊中的每一位同仁都需要理解,這是非常重要的。培養創傷知情能力,不是一個清單列表或者一個工作技巧,它背後代表更多的意涵,如:文化的敏感度、具有反思的能力及確保優質的服務。建立一套良好的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這能確保服務品質,也讓工作人員感受到支持,可以持續提供良好的照護。
最後她提醒我們未解決的創傷將會是潛在的公共衛生危機,將衍生問題並造成更多的服務需求。關注創傷可以支持彼此好好生活,持續探索以及復原創傷,將可以打破代際傷害的迴圈。
從澳洲的分享讓我們思考如何讓創傷知情在台灣文化深根,第二場由劉淑瓊老師主持,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林敬軒副教授、楊仁敘諮商心理師、兒盟兒童創傷療癒中心高小帆營運長三位講者,先後提出創傷知情實踐的多元觀點。
林敬軒副教授運用系統觀檢視本土保護性服務工作經驗,談「創傷知情助人系統」。他提到創傷知情概念逐步被當代助人工作者認識,保護性服務系統涵括的領域甚廣,且受現有制度及規範影響,跨團隊合作的專業共識亦尚在形塑的歷程,一線工作者對於實踐創傷知情感到壓力,那些壓力可能是來自於身邊的團隊。我們的系統要思考是否有給予一線社工所需的支持,這不僅仰賴實務工作者執行創傷知情,更需要整個環境對創傷的理解、辨識、回應跟預防。價值、工作方法和政策制度調整需要同時進行,才能從過程中共構出創傷知情的社會。最後,對比澳洲經驗,臺灣也具備歷史及多元文化族群,有世代創傷的議題,創傷知情的推動將使整體社會有機會對過往創傷加以理解及修復。
楊仁敘諮商心理師提出「實務場域的對照與思索」。創傷知情概念讓我們對創傷的關注從外顯症狀,轉移到受創傷背後的緣故,透過歷史跟脈絡使我們對個案有個別性的理解,並調整處遇方式。保護性業務目前為政府單位主導執行,處於大型組織中需承擔組織秩序帶來的種種規範,無形中增加一線工作者的工作量與壓力,使臺灣社福體系及保護性業務隱藏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創傷。她以自身經驗回饋澳洲是相互信任的社會,澳洲Take Two方案珠玉在前,期許我們能從團隊信任出發,逐步修復人際之間的信任關係,共創一個有機、且具學習力與機動性的系統環境,重建互信的社會文化。
高小帆營運長談「跨時代的希望工程—助人專業的創傷知情實踐」,說明兒福聯盟自兩年前開啟創傷知情照護概念的推廣,並在2022年申請衛福部計畫案,這些行動始於一個信念,希望能夠轉移當前的典範,以不同的眼光看見創傷。運用創傷的再詮釋,以及「房間中的大象」指出社會滿佈暴力與傷害議題,系統中的每個人都像是蒙眼摸大象,有些人摸著象鼻、有人摸著象腿,以為摸到的是全部,卻忽略了真實的全貌。重新看待創傷、調整自己的眼光,網絡合作將能帶來更完整的評估與處遇方法。
最後的綜合座談裡,線上的成員提問Take Two方案在面對尚未理解創傷知情的網絡夥伴時,如何有效凝聚共識。Dr. Cox 肯定這位成員的提問,並表示「成功的合作(暫譯)」對我們的工作來說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必須要持續努力的過程,Take Two 有一個非常好的、實務的開發團隊,透過各式各樣的訓練和方法推動創傷知情。我們理解每個人都很忙碌,壓力大時難以滿足所有需求。因此正如專題中提到,我們需要先跟網絡夥伴建立關係、產生連結,在關係中感到安全、信任彼此,才有可能轉換視野,一起修復創傷。
研討會上午就在期許系統形成共識以修復創傷下落幕,從國外的經驗中可以看到由政府組織開啟行動,結合民間、社會應用創傷知情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促進上下交流,修復創傷的機會!在此我們感謝衛福部對於推動創傷知情的認同,我們明白在變革的過程總會有陣痛,但建立相互信賴的合作關係,將讓我們更有機會共同前進!
相關影片- 治癒童年創傷:“Take Two"方案模式(暫譯)Healing childhood trauma: The Take Two approach
- 托兒所裡的鬼魂:過去如何影響我們當下與孩子的關係(暫譯)Ghosts in the Nursery: How our past affects our current relationship with our children
下午的成果發表邀請地方政府從事保護性服務的社工及督導進行實務工作分享,依序為桃園市、高雄市、新北市、屏東縣、臺中市以及基隆市,分別以兒少保護、成人保護以及性創傷案例分享,說明一線工作者如何將學習到的創傷知情知識在自己的實務工作中實踐。在性創傷領域邀請到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的鍾佩怡助理教授、在成人保護領域邀請到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廖美蓮教授以及在兒童保護領域邀請到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工作學系賴紅汝助理教授為大家的分享進行回應,交流過程十分精彩, 讓我們看見創傷知情視角及實踐運用的多樣性,因為每一位工作者的獨特經驗,轉化成多元的樣貌呈現!
颱風天絲毫不影響每位社工的熱忱分享,線上參與者的對話討論也是如火如荼,字裡行間看見創傷照護與社工的自我照顧同等重要。在這次的研討會中雖然沒有太多著墨於創傷照護所帶來的替代性創傷及創傷接觸反應,兒盟仍希望每一位助人工作者都能先自我照顧而後助人,我們的穩定將更能為服務使用者帶來穩定!
最後兒盟十分感謝主管機關、地方政府、專家學者以及每位助人工作者的肯定與投入,今天的每一場討論都是重要的拼圖,每一片拼圖都象徵著打造創傷知情社會的開始,守護創傷,讓我們攜手前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