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指南
人際關係與互動往往因沒有「界線」,造成雙方相處上產生一方被支配或控制的現象。
自我覺察在人際關係與互動上的負面影響,嘗試讓自己挽回失守的界線,找回內心平靜。
理解內在糾結,療癒自己曾在人際關係與互動上受到的傷,並進一步學習設下自我與他人的界限。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以「底線」為題,探討在人際互動下的自我情緒、感受與想法。在《立下界限》一書中進一步去談位處模糊地帶、失守的人際互動底線,這樣的狀況將會導致他人與自我之間陷入負向關係的漩渦,讓彼此的距離與空間受到破壞,耗損自我能量。
蘇心理師以「人際關係界線失守十型」、「人際界線失守的關係陷阱」、「修復與療癒個體界限」、「設立個體界限的十個練習」分成四大主題。她不僅細膩地從各種可能對自我與他人人際關係造成影響的人格類型與傷害著手,更提出補救與自我療癒的方式,讓身陷人際關係失守的人們可以找到修復的know-how。
▌將在乎留給值得的人,讓生活只剩下喜歡的事
首先,我們需分辨一下「界限」與「界線」這兩個詞的差異。「界限」就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來看,它有限度、分界的限制之意;「界線」則是劃分邊界的線、不同事物的分界。因此,界限像是一種對範圍的限制;界線則是一個劃分你我、區域的分界線。
當我們對這兩個詞有初步認識後,就能進一步探討書中對人際關係在界限/界線上失守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蘇絢慧諮商心理師在《立下界限》一書中,從人格特質、人際互動陷阱、自我內在糾結與練習設立界限著手,提供我們了解面對人際關係時,如何傾聽自我內在聲音,拒絕委屈自己、討好他人。
書中提到,若你是一個「放棄保護自己身心安全的棄守者」,因習慣將自己的心理空間暴露、不為自己內心建立防護,那麼你將可能反覆受傷、受挫。此時,你需要為內心把關,審視自己的內心,讓內心維持好的安穩品質。告訴自己:面對習慣侵犯他人內心空間的人,你該如何立下界限,你該如何堅定有力地拒絕他人的不請自來。若是無法以自身力量保護自己,更需要迅速求助。因此,捍衛自己的權利,維護好自己的安全界線,是棄守者人格的當務之急。
除此之外,更要學著把在乎留給值得的人。如果因為在乎一個人而讓他予取予求、指手畫腳,那麼將會耗損你的能量,貶損自我價值。真正值得你在乎的人,是不會指責你的不完美與脆弱,同時願意尊重與接納你不足的人。學習辨識與取捨,將會是一門重要的進階課題,更需留意不要陷入病態執著的處境,需要把自己感受放在首位,遠離消耗你的負面影響,讓生活只剩下自己喜歡的事。
▌Sam編短評
過年要到了,相信許多人應該一方面對於假期感到興奮,一方面又對於親友團聚可能會被問東問西感到煩悶。「小孩上哪間學校?」「孩子功課如何?」「薪水多少?」「年終多少?」「怎麼還沒有對象?」「要結婚了嗎?」「要生小孩了嗎?」「買房了嗎?」......問題真的很多,族繁不及備載。在生命的不同階段也會因應出現五花八門又天馬行空的問題,不禁讓 sam編思考是否有一個題庫會逐年更新這些惱人問題,讓部分長輩口耳相傳?純屬玩笑。
只是,怎麼接招就顯得至關重要。說時遲那時快,若你看過蘇心理師的《立下界限》一書,或許會在年假期間有不小的幫助,助你有效迴避上述難題(笑)。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應該是每個人從小聽到大,聽到從有PTSD到逐漸麻痺的一句話。舉凡父母、親人、師長,亦或是伴侶、朋友,或多或少都曾以關心之名作為甜蜜包裝,實屬是成年萬惡毒藥的五個字,sam編對此也十分有感。蘇心理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提供給我們思考的途徑,讓你有勇氣婉拒他人自以為的貼心。
你必須正視自己內在的聲音,只有你能判斷這是否是自己需要的。同時,將不必要的內疚感卸下,不要期待自己成為背負他人生命責任的存在,你的存在並不是為了滿足任何人。(畫重點)
當然,立下界限/界線後並不是要將人拒於千里之外,而是我們理解到拿捏人際關係的距離後,將能保護自己免於落入有毒的人際互動。然而,仍可能有些創傷是難以用一己之力做出改變與改善的。此時,尋求專業協助便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當你從認識自己的創傷、尋求協助到療癒自我的這一段旅程,勢必是非常不容易且漫長的。但創傷不只是個人經驗,復原並非是個人責任。讓我們從創傷覺察、創傷感知、創傷回應與創傷知情一步一步做起,同時別忘了立下界限,讓我們趁早為自己的人際關係把關。
謝謝你看到最後。
看過這本書的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留言與我們討論或分享出去,讓更多人免於年假時的親友騷擾(誤),是讓更多人能關注心理界限與創傷知情議題。
祝各位龍年好運龍總來,有毒的關係都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