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盟/悳惠)
天天(化名)於國小時遭到同學霸凌後就開始拒學,不願意再去學校,天天每天都把自己關在家裡玩電動,不接觸其他人,也不願意別人進入他的房間、因此天天對外的窗口都落在他的媽媽身上,媽媽需要成為天天的代言人,去回應學校,學校總是提供天天媽媽很多的方法,希望讓天天可練習逐漸走出房門、家門,其他家人總是說一定天天媽媽太過寵她了,才讓天天可以不用上學,指責天天媽媽的管教方式出了問題,因此天天才出狀況,天天媽媽除了工作、照顧天天外,不時還需要接受學校的好意、其他家人的評論等,使得天天媽媽壓力極大,也讓天天媽媽一直感受到自己並非是一個好媽媽,所以天天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在西方諺語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養育一個孩子長大,需要一整個村莊的力量(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意思是一個孩子的長大,其所需要的不只是家庭,還包含環境、社會一起投入,孩子才可以順利長大。另一方面,在實務經驗也可看見,照顧孩子長大不僅是生理的回應與照顧即可,還包含心理需求(安全感、信任感等)、人格個性之養成,以及在發展階段中需要發展的任務(培養自主性、人際互動、學習規範等),其突顯著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與挑戰複雜度,本就很難單一照顧者/家長就可全部處理的,需要非常多的人事物一起來培育一個孩子。然觀看目前台灣照顧孩子的環境中,其主要之資源及期待多家庭或親屬為主,唯有當家庭沒辦法照顧兒少時,政府才會介入照顧兒少,可是當這樣的資源介入時,人們第一個所想或是認定的就是兒少的家長/照顧者的能力不足,所以才會需要這樣的資源,而忽略兒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種種考驗與挑戰。更何況若兒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逆境/創傷經驗,除兒少發展階段可能遇到的問題外,可能還會因創傷的干擾/影響,讓兒少在生活、人際互動、學習上遇到各式各樣的狀況與衝突,然而這些行為在現今的環境下往往不易被理解,外界很容易替兒少、照顧者/家長冠上更多的標籤(兒少偏差行為、問題兒少、功能不彰之家長等),就如同天天及媽媽般,所面臨的處境般。
因此,兒盟兒童創傷療癒中心的服務中,雖以兒少為服務對象,但家長/照顧者也會我們的重要工作之一,其主要的介入是希望透過給予家長/照顧者支持,讓家長/照顧者可成為兒少的支持角色外,也可降低家長/照顧者因照顧兒少的挫折而形成替代性創傷,再次造成家庭互動之惡性循環。我們希望可與家長成為夥伴角色,與照顧者/家長一起討論、對話,為兒少之創傷療癒找到適合的方法,因此十分看重照顧者/家長之資訊,包含他們與兒少之互動與生活方式,由此了解照顧者/家長之照顧方式,並且在尊重與理解的基礎之上,引進適合兒少之資源等,創造更多的可能性,促進兒少的生活適應與創傷療癒,期待兒創中心的進入,是一個讓照顧者/家長重新理解兒少的機會,與照顧者/家長陪著創傷兒少走一段療癒之路。
天天(化名)於國小時遭到同學霸凌後就開始拒學,不願意再去學校,天天每天都把自己關在家裡玩電動,不接觸其他人,也不願意別人進入他的房間、因此天天對外的窗口都落在他的媽媽身上,媽媽需要成為天天的代言人,去回應學校,學校總是提供天天媽媽很多的方法,希望讓天天可練習逐漸走出房門、家門,其他家人總是說一定天天媽媽太過寵她了,才讓天天可以不用上學,指責天天媽媽的管教方式出了問題,因此天天才出狀況,天天媽媽除了工作、照顧天天外,不時還需要接受學校的好意、其他家人的評論等,使得天天媽媽壓力極大,也讓天天媽媽一直感受到自己並非是一個好媽媽,所以天天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在西方諺語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養育一個孩子長大,需要一整個村莊的力量(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意思是一個孩子的長大,其所需要的不只是家庭,還包含環境、社會一起投入,孩子才可以順利長大。另一方面,在實務經驗也可看見,照顧孩子長大不僅是生理的回應與照顧即可,還包含心理需求(安全感、信任感等)、人格個性之養成,以及在發展階段中需要發展的任務(培養自主性、人際互動、學習規範等),其突顯著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與挑戰複雜度,本就很難單一照顧者/家長就可全部處理的,需要非常多的人事物一起來培育一個孩子。然觀看目前台灣照顧孩子的環境中,其主要之資源及期待多家庭或親屬為主,唯有當家庭沒辦法照顧兒少時,政府才會介入照顧兒少,可是當這樣的資源介入時,人們第一個所想或是認定的就是兒少的家長/照顧者的能力不足,所以才會需要這樣的資源,而忽略兒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種種考驗與挑戰。更何況若兒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逆境/創傷經驗,除兒少發展階段可能遇到的問題外,可能還會因創傷的干擾/影響,讓兒少在生活、人際互動、學習上遇到各式各樣的狀況與衝突,然而這些行為在現今的環境下往往不易被理解,外界很容易替兒少、照顧者/家長冠上更多的標籤(兒少偏差行為、問題兒少、功能不彰之家長等),就如同天天及媽媽般,所面臨的處境般。
因此,兒盟兒童創傷療癒中心的服務中,雖以兒少為服務對象,但家長/照顧者也會我們的重要工作之一,其主要的介入是希望透過給予家長/照顧者支持,讓家長/照顧者可成為兒少的支持角色外,也可降低家長/照顧者因照顧兒少的挫折而形成替代性創傷,再次造成家庭互動之惡性循環。我們希望可與家長成為夥伴角色,與照顧者/家長一起討論、對話,為兒少之創傷療癒找到適合的方法,因此十分看重照顧者/家長之資訊,包含他們與兒少之互動與生活方式,由此了解照顧者/家長之照顧方式,並且在尊重與理解的基礎之上,引進適合兒少之資源等,創造更多的可能性,促進兒少的生活適應與創傷療癒,期待兒創中心的進入,是一個讓照顧者/家長重新理解兒少的機會,與照顧者/家長陪著創傷兒少走一段療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