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兒盟/小陳社工
講到青少年你想到什麼?
那如果是司法少年,第一個冒出腦袋的又會是什麼呢?
我想可能經歷過不同階段或經驗的每個人會有不一樣的答案,然而從創傷知情的角度,面對司法少年我們會再多一點好奇:你發生過什麼事情?經歷了什麼?也想知道有沒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兒盟在2023年7月19日邀請到暴力、虐待及創傷研究中心的Dr. Robert Geffner來為我們分享在夏威夷如何將創傷知情的概念運用在司法少年領域中。
Dr. Robert提到目前夏威夷現行的少年司法制度執行模式係以治療取代監禁懲罰犯錯的青少年,將重點放在減少司法少年的風險因子並增加保護因子,希望他們最終不會再犯而進入成人監獄。這樣運作模式效果顯著,大幅降低司法少年服刑人數,夏威夷於2022年宣布少女服刑的人數為0,直到2023年仍然未有增加,而從2014年至2022年,少年服刑的人數也從100降低至15名,降低幅度至少60%。
然而這些並非一蹴可幾的,夏威夷在1960年代主要透過幫助司法少年來保護社會免受侵害,到1988年的相關研究發現司法體制並未對司法少年提供有意義的計畫,並從1980年末至2014年開始採取較有意義的行動,其中第一步便是將未成年性剝削除罪化,因為太多司法少年因著性剝削案件而入監,但追究背後原因係遭到利用或人口販賣,然而這些司法少年已經受到創傷,相較於入獄服刑他們更需要療癒及支持,此改變我們可以看見在幾十年間夏威夷看待司法少年的眼光有所移動與轉變。
此外,夏威夷也在這些司法少年的背景中發現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經驗許多創傷事件,包含:窮困、在家中遭受到身、心、情緒等暴力對待或性虐待、因過往的創傷事件而出現的成癮行為或有身心疾患狀態等,為了因應生活及現實的困境而出現虞犯或犯罪行為,面對這些司法少年,若以犯錯即懲罰的模式將難以協助這些司法少年從創傷中療癒復原,因而相關領域的工作者及政策制度需要改變心態及方式,以建立新的服務模式,就夏威夷執行經驗分列描述之:
從政策制度面角度出發:
(一) 以整個夏威夷州為整體概念推動創傷知情,讓州長、部會首長、相關機關之政府官員、組織計畫的相關人員等都加入創傷知情行列,同時能意識並促進政策推動,包含法令的頒布、推行及落實,經費預算的審核等。
(二) 脫離矯正系統進入社區,讓司法少年的治療不只在矯治系統發生,而可以在一般診所及社區組織中執行,由社工針對需求提供相對應的服務,如:教育、心理健康、藥物或其他相關治療,增加更多的方式與選擇。
(三) 不同社區、領域及計畫有效的合作,Dr. Robert強調各部會及組織的合作,是促成創傷知情推展的重要關鍵,若只針對其中一個面向介入服務,將使成效降低,因此要讓社區中不同組織計畫能成為彼此的資源網,提供司法少年其所需要的協助以擴大服務效益。
(四) 強調文化敏感度,夏威夷州的人口組成多元,若未能意識到文化因素,將使制度充滿種族文化的不平等;然若讓服務源自司法少年本身的文化及價值觀,並被他們文化所接受的價值觀,便能提供賦權及培力,同時此部分也呼應上述第(二)點,讓司法少年回到社區,以社區為本提供治療計畫,更能符合創傷知情及療癒的概念。
從相關領域從業人員的心態出發:
(一) 所有相關從業人員(包含法官、檢查官、心理治療師、社工師等)態度一致,將這些司法少年視為有需求的孩子,清楚地意識他們係因經歷創傷而非使壞或需要被懲罰的孩子,不須讓他們感到自己是個壞孩子,而是需要被理解照顧,讓司法少年獲得所需要的支持,也從過往審視、指責、權威、對立的關係變成關懷、同理、理解與支持的療癒關係。
(二) 能意識到矯正機關會讓司法少年失去讓自己改變、想要變得更好、找到另外一條路的希望,這將成為自我驗證的惡性循環,而我們在做的是要阻止這些惡性循環的迴圈,並成為一個正向、往上的力量,協助司法少年建立韌性與創傷復原,免受風險因子的影響及錯誤再犯。
(三) 了解司法少年所經歷的事情,找出協助的方向,才能幫助他們改變,而在此前提之下從業的人員也要願意改變態度、信念及行為,此三樣並非口號,若無法在實際上做出改變,則無法成功協助司法少年改變過去沒有幫助的方式,也無法協助他們找到另外的出路。
Dr. Robert多次強調理解與合作是推廣創傷知情的重要關鍵,追究司法少年的行為及帶來的影響並無法提供實質幫助,但理解創傷對司法少年帶來的影響,反而踏出協助的第一步,並以長遠來看更可以為個人及社會整體帶來效益,同時創傷知情也無法單獨一人或一個組織完成,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信念一致的提供服務,尚能撐住這些缺乏正向經驗的迷途少年,整場約一小時的講座,無論對個人或現階段的司法體制,確實有許多值得反思之處,願未來的我們都可以提供適切的服務給這些司法少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