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黃紫雯社工師
最近讓我印象很深刻的短片:一個網紅在網路上分享與太太在交往初期,他的太太有一天哭著跟他說有憂鬱症,若不能接受就分手,這位網紅當時就是擁抱他的太太,並告訴她知道憂鬱症是可以靠著穩定服用藥物而受到控制,我會一直陪著你,最後他們結婚了。而這位網紅近期也因為有壓力事件而難以入睡,因此也至身心科就醫並穩定服藥,每天晚上的一個固定時間,他們都會彼此提醒服藥,讓我最為感動的是影片結語,這位網紅說:「沒有一個靈魂是毫髮無傷。」
因著社會環境的變遷,網路資訊氾濫、童年逆境及代間創傷,助人工作者所接觸的更不會是毫髮無傷的靈魂,在學校工作,最常面對的是拒/懼學、自殺自傷、憂鬱、焦慮,情緒與人際困擾的學生,讓我深刻的體會:這是一個充滿創傷的世代。在國中帶領青少年正念團體時,居然有將近85%的學生表達有失眠、焦慮,失眠及焦慮對現在的青少年及兒童來說似乎已成為常態,這樣的數字真是讓我驚訝。
小婷是一個從小目睹暴力,經診斷有憂鬱症且有自殺意念、行動的孩子,每一學期的最後,我都會和他一起回顧整個學期的會談歷程,我還記得小婷告訴我他最喜歡和我討論身心容納之窗、腦神經及神經系統,在這樣的討論下,他理解他不是故意的,原來在每一次的憂鬱及凍結後,他都有深深的懊惱、疑惑及罪惡感,透過了解過往經驗帶給自己的創傷,在創傷下神經系統如何運作,並透過正念減壓及身體情緒調節的技巧,漸漸的安穩自己。在畢業旅行之前,也邀請導師一起師生會談,向導師分享並表達身心狀況及需求,在畢業旅行時導師可如何分辨及覺察,在其有需要時可提供支持與協助。
小翰則是在一個父母早婚,家中有犯罪事件,且缺乏滋養及照顧功能的環境,以「阻隔感覺」來因應這個世界,因而在學習上也難以專注,長期下來對於課業總是跟不上感到挫折,最後走向拒學,面對同儕對於拒學及學習狀態的嘲笑,小翰總是以攻擊防衛之姿來應對,還記得有一次的會談,小翰說:「社工師,你沒發現我沒有那麼好嗎?我常常罵人跟講髒話。」我們一起討論了他的攻擊及防衛是具有保護的功能,然而在這樣的戰鬥姿態下的真實感受是如何,小翰開始能談談自己的脆弱及害怕,透過覺察及身體調節技巧來涵納負向的情緒,讓身心容納窗能逐漸的拓展。
小帥自小面對父母關係的緊張與衝突,在極大的壓力逃進網路世界,因而拒學,小帥每每提到父母的衝突都備感壓力及無奈,逃到網路世界對其來說是最為安全,雖然在網路成癮得到安慰與刺激,卻也為此感到焦慮及憂鬱,因而有睡眠障礙的困擾,透過與小帥討論在面對壓力時之神經系統的應對與需求,及練習以正念減壓來減緩焦慮,小翰在焦慮減緩後,因而願意在每一次的會談練習正念,增進覺察及減壓。
這些孩子在關係中受了傷,產生身心症狀,在生活與求學的過程中感到困難,因著認識創傷的脈絡,成為創傷知情者,運用創傷相關的知能與技巧來因應身心的困難,在生命的過程中逐漸前行並自我照顧,對自己與這個世界慈悲,相信自己仍值得被愛,即便不是毫髮無傷的靈魂,但因著認識傷、與傷同行,成為自己與他人的祝福。
我想這雖然是一個充滿創傷的世代,但也是極具療癒的世代,願我們都成為創傷知情者,認識傷並與傷同行~